正确的道理不一定是普适的

文/刘欣
发表时间: 2018-04-27

我记得,我在我的公众号上写过一篇文章。《做投资,先做到不给别人推荐股票》。

我说过,我们做投资,比如买股票,或者买某个数字货币。最好别给别人推荐买什么,不要推荐任何个股或资产,也不要听别人一说啥,你就去扑通扑通的买买买了。

做投资一定是需要独立思考的,独立判断的。但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前几天和一个老朋友吃饭,朋友是一个资深的二级市场投资人,我们聊到投资,聊到他现在持有的一些股票。

他目前持有的股票数量仅有3支,且是长期持有了两三年,收益颇丰。在他的自选股票里除了持有的3支股票以外,还有3支,他看好,想找机会进入的股票。

我问他目前持有的那三只股票,为什么当初会选择购买。

他把每只股票当初选择投资的理由都和我说了一遍,他的投资逻辑,估值理由,都告诉了我。我听完以后,非常认可他当初选择这几个股票作为投资标的的缘由。

我就继续询问他。为什么另外三只股票,他看好,未来想要择机进入那另外的三个股票。

他又把对那三只股票的看法和思考客观的讲给我听了一遍,告诉了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三支股票进入。

我听了以后,我还是觉得他的分析和判断是有道理的。不吹不黑,客观的阐述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我回去以后,也开始看那三个股票。

而今天就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购买了他推荐的股票。

买完股票后,我就在想:我自己不是还在群里,在公众号中说过,我们做投资不应该听别人的嘛?别人一推荐,我咋也买了?我也变成无脑韭菜了?我不是在对自己的观点打脸吗?我自己给自己定的规矩到底还有没有有效性?

仔细想想,还真不是。我并没有给自己打脸。

我们每个人说的话,其实都有当时的场景和具体的情况。

具体面临的情况不同的时候,任何道理,规则都可以能发生变化。而且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即便是正确的理论和道理其实也不是普适的。

还拿我听了朋友的推荐和分析后买股票这件事情来说。我认为我做得很对,他看一只股票,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了大量的研究,思考,数据的查阅,财务报表的分析。

最重要的是,他的分析和判断,是能够说服我的,我是认可的

他在得出这个判断之前的所做的功课,花费的时间,其实都是他做投资的成本。

这时候他所得出的结论,结果,我去直接引用,执行的时候,我其实等于是“收割了他的时间”,我认可他的判断,所有我买了他推荐的股票。

我直接嫁接了他的判断和思考,这其实是一个帮我大大降低投资成本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他给我推荐股票是合理的。我采纳他的建议购买这个资产,也是合理的。

同时因为我们的关系比较熟悉,他和我一对一在推荐的过程中,影响力也有限,仅对我一个人,并没有对更多人产生投资标的的输出。我想他也不会愿意公开的把这样的投资标的说出来。

所以我说他给我推荐股票,我接受推荐,这是合理的。且只是在这个具体的情况下是合理的。

我在《做投资,先做到不给别人推荐股票》里说过,不要给被人推荐股票,不随意听别人的建议购买股票。产生这个论断的具体情况是:有的人自己很随意买了一个股票资产,或者他的本意就是割韭菜,忽悠你接盘。那你去傻乎乎的听着他买,那你当然是韭菜。而且这种情况还占大多数,那当然是不合理的。

我没说错啊。

但今天我为什么要以上述的事例写这篇文章,因为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诫两类人:

一类是那些杠精们。他们非常喜欢把别人过去说过的话翻出来,对说过那句话的人现在所做的事情,搞一个大新闻,热后自以为是的批判一番。

比如前段时间,在区块链圈子里,李笑来在杭州参与了一个区块链产业园和基金。有人就把他很长时间之前发过的一个微博拿出来。因为李笑来过去说过“区块链产业园是一个笑话”,结果自己又去搞产业园,这不是打脸吗。

但那些杠精们不懂,事情是在变化的,具体情况和具体场景是不同的,李笑来后来也对此做了说明。具体场景发生了质变的时候,老场景里说的话,发表的观点不在新场景适用非常正常且真实。

另一类想告诫的人是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

这样的人一旦看到某个道理,或理论,他们就完全不知变通了,完全任何事情都在往里生搬硬套。他们也是不懂得具体情况其实是有差异的。

我们在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具体情况的具体的分析。不要把不同情况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