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不再“单相思”

小格言:目标的契约

目标需要契约的确认,其实现的路径才会更加明确和清晰。自己内心对目标的笃定,并愿意努力为之付诸行动固然重要,这是内因,是自我可控的,但达成目标想要的结果往往还会受到外因的影响,这可能不是我们可控的,需要通过契约的方式与外界达成一致,将其转化成自己可控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到结果。

由于错过了最好的找工作时机,虽然很快找到工作,但在很多人眼里其实并不十分理想,与很多同学相比,我当时的工资待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有点低,只能勉强维持我在北京最基本的生活。

但是我并没有拿工资待遇作为衡量我找第一份工作的标准,我更多的是看中刚迈入社会,增长见识和经验,以及有未来职业发展的前景和机会。

这是在一家香港会计师行的北京分公司,当时选择这家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中了它的香港背景,将来很有可能有机会被外派到香港去学习和工作。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有着世界先进的财务金融理念和制度,我想去看看并且能够参与其中,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一定会有所帮助。虽然说不出具体有什么帮助,但已经撒下了“走出去”想法的种子。

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告诉我,作为一个新人,没有什么“高大上”,唯有从低做起,打好基本功,让别人首先认可你这个人,然后才能认可你做的事。得到别人的认可,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当时我很多大学同学工资比我高,工作时间比我短,也不需要经常出差,如果单单比较这些方面,我的心里会完全失衡,但是我的目标是争取机会可以出去,心态决定行动。

入职后我发自内心“996”,专挑别人不愿意做的“体力活”,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因为我坚信只要肯努力,勤思考,善发现,即使是再琐碎的工作,也能够从中学到东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让老板看到我的工作态度,认可我这个人,有外派香港机会时可以优先考虑我。

这段期间我参加了两家上市公司年度审计、两家公司上市前辅导和一家上市公司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工作。

记得有一次,我负责做一家国内知名的矿产行业公司的上市前尽职调查工作,期间需要带领澳大利亚专家们去矿井实地勘测考察确认数据。由于矿井地处偏僻,条件落后,当地没有安排翻译,因此,只能由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我来充当向导,带专家们一起下矿。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对下矿没有什么特别的害怕和担心,甚至还觉得有一丝兴奋和刺激,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井下矿工”,这个惊险而艰苦的场景我也只在电影中才看到过。

下矿前,我全副武装。首先要换上矿工服,不仅是因为井下脏,而是防止个人衣物摩擦产生静电,在井下打起火花引发瓦斯爆炸。同时还要穿上高帮矿靴,带上个人矿灯、矿帽,背上自救氧气发生器。

在回忆了一遍安全守则和注意事项,检查好装备,做了几次深呼吸后,我便带领专家们下矿了。

伴随着轰隆隆刺耳的机器声,我们要坐上简陋的“猴儿车”下到井里面,确实让人有点胆战心惊。

什么是“猴儿车”呢?它和缆车的作用差不多,车体在缆绳上匀速来回行驶,但它的座位就十分简陋了,一根铁柱挂在上面的缆绳上,铁柱带有一个三角铁板当座椅,一根铁条当踏脚板。

猴儿车看似简单,但能坐上去也要有一定的技巧,需要胆大心细,眼疾手快,因为它不会停下来等你,你得带点小跑,逮住铁柱,一只脚往上一放,然后顺势再坐上去,坐稳后猴儿车就向倾斜45度角的斜坡匀速滑行。

滑行了十几分钟后,我们便下到煤层工作面。简单的作业面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采掘,复杂的则需要人工挖矿。工作面要么是用钢架支撑的,要么是锚杆支护加网法,井下四周都是煤,随便掉下来一块棱角锋利的矿石就可能砸伤身体,对于矿工们来说刺手碰脚是家常便饭。

矿井内的地势比较复杂,行走艰难,还需要经过一段非常低矮狭长的作业面,大概一米高,基本是蹲着或者爬着过去,面对此景,好玩的心情完全没有了,只想如何尽快完成任务离开这个地方。

我爬到一半,自救器都爬丢了,保护我的矿工帮我捡到后快速爬到我的后面,告诉我不要害怕,继续前行,此时我感动极了,仿佛在战争年代同伴救了你一命一般。

此时我的精神是亢奋的,但是我的行动是迟缓的,因为我真的爬不动了,进退两难。外国专家也不断鼓励我“Come on, Grace. I believe you can.”

在同伴和外国专家(都是年岁比较大的老同志)的不断鼓励下,我咬着牙连滚带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外国专家们终于成功获取了一手的现场测量数据,我也出色地完成了这次的impossible mission。

还有一次,我们审计一家食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其存货盘点工作极其复杂。由于调整工艺和更换供应商,新旧原料的库存都混在了一起,客户提供的原料清单和分类与实地库存并不完全一致,需要人工逐一比对和清点。

仓库里到处都是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味道,虽然戴着口罩,但浸泡在这种环境里面确实让人很不舒服。当时我们在仓库一站就是一整天,一连五天的时间才完成全部的抽样盘点工作。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看到路边或超市里的包装小食品就会感到有点不自在。

相信即是拥有,经历即是财富。经历了这么多,我的财富值也在不断攀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基本达到了中级审计Semi-Senior的水平,不仅如此,我还额外承担很多管理协调沟通工作,在技术和管理层面都得到了锻炼和学习。老板和同事对我的工作都很满意,在公司的年度考核中,我的综合表现在同级别同事中排名第一。

恰好此时公司有一个外派香港的名额,我满以为这次机会铁定是属于我的了。但出乎意料的是,老板却把这个机会给了另一个和我同一批入职的同事。

我当时很是失望和泄气,但又不甘心,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那个表现平平的同事可以得到这个机会。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决定去找老板谈谈。原来,那个同事在入职时已经和老板谈好了条件,所以,我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老板虽然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但是我并没有与老板在我想去香港的这个目标上达成契约。

我以为这个机会一定是我的,老板也应该把这个机会留给我。但这个“我以为”和“你应该”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在外派香港的事情上,公司没用明确的制度和规定,就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为了实现去香港的目标,我不能再被动地等待,而是要主动极力跟老板去争取。

考虑到我之前的表现一直不错,以及看到我对去香港这个的目标的笃定,老板最终同意并口头承诺,如果在接下来的半年内我能再完成两个项目,并且每个项目经理对我的评价均不低于A,那么下次去香港的机会就一定给我。

跟老板确认过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该怎么作才能去香港,并且对这个目标更加笃定,更有信心。

皇天不负苦心人,又经过半年的努力,我达到了设定的要求,老板也按我们的约定履行了承诺。我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香港外派机会。得知这个消息,我比升职加薪还兴奋,一个小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不哭”只能默默地挨饿,与其等待别人的“施舍”,不如“哭出来”才有可能和别人达成“不哭”的契约,才能实现“喝奶”的目标。

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不免有些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只是个新人,没有经验,没有资本,不敢也没有想过跟老板谈条件,“想当然”地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然而,一厢情愿的“我以为”和“你应该”着实让我成为了一个受害者。从低做起,埋头苦干固然没有错,这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但如果没有和老板沟通,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的契约确认,只是一味地被动等待,那么就往往很难达成,也许只能看运气了。

上一节:1.3《螺旋式的上升》
下一节:2.2《神奇的能量》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