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最后的留恋

小格言:目标的升华

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确实是个难题,它会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随着文明、环境、眼界、见识、圈层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一切都可能发生你想都没想过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无常即有常,唯有跟随内心的方向大胆向前,才能与时俱进,切勿掉入具体的事儿中。

公司入职后,我便很快进入状态,目标也十分明确。根据公司的规模和条件,首先锁定新三板作为入口,帮助公司成为移民行业第一个走入资本市场的龙头企业。

要想上新三板,公司股改是第一步,董事长也将董事兼董秘的重任交给了我。我积极参加各类董秘班、股改班、三板班、融资班等培训课程,弥补自己在国内这块知识和相关规定方面的不足。

为了在预计的时间内顺利实现上新三板,我将目标拆解细化,一是,先对整个移民行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及特点等;二是梳理公司商业模式,股权结构,具体业务,行业上下游,组织架构,薪酬体系,核算方式、内控制度等;三是与投行、审计师、评估师、律师确定具体的时间点,按进度节点确保所需事项及要求的达成。

前期沟通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走入资本市场似乎是董事长的一厢情愿,很多员工都觉得这与自己利益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要求配合,一来会影响现有手头上的工作,增加很多的工作量,二来没有统一的目标,大家不配合似乎也说不出太大的问题。

一方面,我同董事长明确目标,如果进入资本市场是她确定想要的目标,那么就应该尽快考虑实施员工激励计划,至少要让公司高管和核心业务人员明确知道自己可以享受到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红利,这样既有利于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又有助于缓解员工的抵触情绪,能够配合前期工作,加快上新三板进程的推进。

另一方面,公司前期发展主要以业务为先,在相关制度的建设方面并不完善,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就要制定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与财务相关的管理制度。

因此,我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财务制度的建设上,如收入确认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报销制度,收据管理制度,刷卡机管理制度,提成机制,发票开具制度,账户管理规定,结账流程等,这些都需要重新梳理、修订和完善。

除了制度建设外,公司以往的财务核算方式也受到了审计师的质疑。移民业务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并且又没有移民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相关参考,我花了好几周的时间,从实际业务和会计假设的角度,与审计师反复沟通和探讨,最终才达成双方都认可的披露方式。

入职五个月后我就怀孕了,董事长真的如面试时所说,不但不介意怀孕,还鼓励我弹性工作,尽量多休息。不仅如此,由于我们住的比较近,上下班还算顺路,十月如一日董事长几乎每天都会载我上下班,让我万分感动。

这种感恩之心让我发自内心的拼命工作,怀孕期间基本没有大休过,就连产检都是上午去医院,下午回公司,晚上加班到九十点也是家常便饭,就连生产的前一天也还在公司上班。

对目标的执着和笃定,让我干劲十足。在这段忙碌而又充实的时间里,我拼命向前,有时甚至我都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名孕妇。

生命有时需要有仪式感,对于公司走入资本市场最好的仪式就是敲钟。那时我已经怀孕五月有余,在那里程碑的时刻,我挺着肚子参加了令人兴奋不已的敲钟仪式。

上新三板的目标终于实现了,这是入职时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董事长对我的目标,也是整个公司现阶段的目标,我们终于实现了,公司正式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也成为了移民行业在新三板中的第一股。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为笃定目标而努力奋斗并最终成功达成的喜悦。

人说女人有三变,离开父母,嫁为人妇,初为人母。

经历分娩的阵痛,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母亲。看着怀中那个刚刚降临人世的小天使,我充满了感激和感动,想把最好的都留给这个小生命。

在移民公司里,经常会听人说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而移民。这时自己也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父母会想把所有美好的都给自己的孩子,当然最重要的不是物质方面,而是想给孩子将来更多的选择。

古有孟母三迁,现有为子女教育移民。

为了孩子,我的思想开始转变,也开始萌生了移民的想法,倒不是为了去国外定居,而更多的是想给孩子多一个选择权。于是,我经常向公司的顾问咨询了解相关的移民政策,自己也去各个网站和论坛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最新的移民政策动态。

关于我的家庭移民,我自己一直在思考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考虑移民?为了什么让我有足够的动力去决定开启移民这条路?

我和先生还算幸运,都早早混到了北京户口,所以孩子也不用为北京户口而犯愁,努力提前置办一套学区房可以在北京上公立学校,当然,也可以更努力一点让他上私立或者国际学校。

如果走公立学校这条路,孩子将来可能要面对比现在更为激烈的竞争,承担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很可能被迫变成一名“海淀妈妈”。已经饱受应试教育折磨的我不希望孩子和我一样,学习只是为了应试,考试只是为了名次。

如果走私立或国际学校这条路,不仅孩子要最足够优秀,我也要再努努力,争取成为一名勉强合格的“顺义妈妈”,在孩子报名学校时,不会在审核和面试家长的环节因为我而给孩子拖后腿。在这条路下,孩子再回到公立体系不现实,最后肯定还是要出国留学。

无论是“海淀妈妈”也好,“顺义妈妈”也罢,在现实教育的大环境下,她们都在为孩子成长的不确定性而担心和焦虑。我身边也不乏许多这样的朋友,我也曾不理解并试图安慰和劝说她们,但当我自己可能将要面临这样的问题时,我终于也能体会这种焦虑的心情,可能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但其实无论你如何焦虑,都无法消除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要解开这个心结,只能做好自己,在一次次的焦虑中,调整认知,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来面对差距。

因此,与其让过多的焦虑毁了孩子,不如把孩子的人生还给他自己,让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支配权,使孩子自己拥有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的能力。

我更希望孩子能够更多地按照他的兴趣、个性和天赋去培养,有对自己的选择和未来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他是学霸的料,可供他去爬藤;如果他只钟爱艺术,可专注于创作;如果他想特立独行,可任他去闯荡。

所以,我选择去拿一个移民身份,这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但至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向,这也并不是一定非要让孩子去国外上学,而是希望给孩子多一个选择权,伴随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体验,让他能够尽可能地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各种缘起让我萌生了拿一个移民身份的念头,也让我就此反观内视,深入地思考自己移民的初衷和本源,并最终让我决定了移民的目标。

当然,我也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即便知道移民可以解决我给孩子多一个选择权的问题,但仍然会有一些担心存在,如双独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移民后的海外就业生计问题,海外生活的语言文化差异和社会融入问题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我犹豫不前的理由,反而恰恰是因为我确定了这个目标,这些担心都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其实既复杂又简单,通透的人一点就醒,迷执的人百思不解。我也曾迷执徘徊过,特别能够理解其中的纠结和担心,也发现还有很多这样困惑的妈妈,我愿意跟身边的人分享,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随着公司挂牌后各项机制逐步走向正轨,我也在自己了解和思考办理移民的同时,渐渐产生了向业务转型的念头。继续在财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固然是我所学和所长,但我却发现业务的平台上蕴藏着更多的可能。

我曾经尝试跟董事长多次提过我的意愿,但基于公司整体的发展和公司利益的考虑,她认为我毕竟没有过相关的业务经验,在业务方面完全是个新手,还是应该继续做好熟悉的财务领域,因此,不论是从公司角度,还是从我个人角度,她都不支持我的这个想法。

的确,她的考虑没有错,如果让我站在她的角度来看,我也不会同意。但是,我却已经决定了,纵然有太多的怀念、万般的不舍、催泪的挽留,我还是选择跟随自己的内心。

财务技能可能是我的一个敲门砖,它带我进入了一个我之前从未想过的领域,叩开了另一扇更广阔的大门,让我接触到财务领域以外的其他的人和事,让我意识到我的人生还有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无论是外界,还是自己,都给我贴上了财务的标签,而我也在财务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上了我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亲自主导完成了国内外共两次申请走入资本市场的全过程。

经历这些“磨难”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这也是为追求不同目标而决定为之努力的必经之路,因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追求。

这些决定没有对与错,只是觉知和选择,我选择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过程中让我不断的修炼和提升功夫,也让我不断的发现和领悟自我。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借假修真”,本无对错,存乎一心。

上一节:2.6《迷途须知返 》
下一节:3.1《演员与角色》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