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笑来
有位朋友好意送了我一本书,书名很霸气,叫《这书能让你戒烟》。过了些日子,他在微信上问我,“书看了没有?” 屏幕另外一端的我点了颗烟,想了想,回答他:“没有。” 他又接着问,“为啥啊?” 我深深吸了一口,不是气,是烟,斟词酌句,一方面想说实话,另一方面又不想委屈了对方的好意:
“万一看了之后真的戒了呢?”
其实,我知道就算看了我还是戒不掉。这真的不是开玩笑。我确实清楚地知道 “我应该戒烟”,但我也无数次清楚地意识到 “我就是不想戒烟” —— 这是我若干次戒烟以失败告终的真正原因,本质上来看,其实反过来说才是真相:
我终于坚持吸烟成功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懦弱吧? 但,仅仅 “害怕改变” 可能也是过分简单化的解释吧?
别笑话我。说实话,我也不怕被笑话 —— 据我的观察,每个人都有自己死活改不了的东西,不是这方面就是那方面。这辈子我就没见过任何一个有能力任意改变(改善)自己所有方面的人,也许是我见识太少?
然而,我又是一个确实在很多方面改变、改善了自己的人 —— 也确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做出来的。方方面面罢:小时候的我超级浮躁,现在的我极度耐心;过去的我脾气暴躁,现在的我脾气好到朋友们知道我基本不发火所以常常故意气我玩儿;三十岁之前的我不说骨瘦如柴吧也确实相当瘦弱,三十岁之后的我生生在健身房里把自己练成了一个壮汉…… 虽然烟抽得越来越重,但好像也确实没妨碍我在其他方面真正改善自己。
改变,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谁不想变得更好一点呢?谁不知道想变得更好一点需要努力呢?谁没有下过无数次决心呢?然并卵 —— 这个来自于“句子缩写”的词汇里包含着多少无奈?又包含着多少被别人用它耻笑时的痛苦?
不能改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意改变。
想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取向,有个特别好玩的方法。拿出纸笔,罗列出如若真的改变之后可能带来的坏处 —— 注意,不是好处,而是坏处。罗列得越多越好,甚至可以花很长一段时间陆续罗列,直到实在再也想不出来其它的坏处为止…… 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更了解自己。
然后就更好笑了:拿出一枚硬币,心里默念,正面就改,反面就不改…… 然后抛出去,等 “上天安排” 的结果…… 等结果出来的那一瞬间,你就会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处实际的想法,因为当“上天安排”的结果和你自己实际想的不一样的时候,你瞬间就会有再抛一次硬币的冲动!
实在不想改的就别改了罢。
不要硬逼自己,尤其是连硬币都能告诉你真相的时候。人么,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不是什么过分大不了的事情 —— 人,就是一个容错性极强的动物(或者可以类比为机器),而这世界也常常是个容错性很强的系统,不仅人可以在有问题的情况下好好生存下去,这世界也总是可以在有问题的情况下持续运转下去,就是这样。
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自己改不掉,其实并不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自己确实有缺点,自己却完全不知道,甚至以为自己其实是完美的 —— 这才是真正不可容忍的缺陷。
想改,却最终失败,大抵上都是“误以为改变是瞬间的事情”造成的。
改变常常是个过程,且是个很长的过程,不是瞬间能够完成的。能够瞬间完成的改变大多没有什么意义。比如,改变一下瞬间的站姿(其实也是个过程,虽然很短)很容易,但意义也不是很大,彻底改变日常的错误站姿,却需要矫正很长时间,肯定很有意义;但,就因为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这个改变的难度就无限提高了。
这世界是动态的,人们却总是不由自主地用静态的方式去思考、理解这个世界。有一个你可能瞬间想不到联系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杜撰的,而是那个年代里确实发生的事情 —— 分不清静态和动态,不是现代人才有的误区,也不是许多年前早已经解决了的误区,这个误区长期存在于此,有很多种变体,防不胜防。
下个决心,是瞬间的事情,瞬间的决定,行动才是填补后面非瞬间的整个过程的实际内容。若是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直接把 “下决心的这个瞬间决定” 直接跳过 —— 它没必要存在;直接开始行动就好,这才是关键。
解锁这个关键之后,一切都显得明显了:
- 改变是个过程。
- 改变最初的时候很难显现。
- 改变需要足够的时间,所以也需要足够的耐心。
- 改变结果出现的时候,已经耗费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很多耐心。
- 看到自己的改变,会给自己更多的自信;改变是过程,获得、积累自信也是过程。
- 看到别人已经改变的时候,不会盲目地羡慕,因为真正改变过自己的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最为关键的是,因为自己清楚变化是个过程,知道这个过程在最初的时候不明显,甚至完全看不到,所以,你就不会误以为身边的人都没什么变化…… 也不会因为(许多年后)突然有一天看到朋友的明显变化而感到惊诧甚至懊恼……
刚开始用力过猛,就基本上注定会失败。
用跑短跑的方式去跑长跑是什么结果,大家其实都熟悉。可这并不意味着说大家就明白 “在任何领域都不应该用跑短跑的方式去跑长跑……” 大抵上是因为不擅长类比的人,不擅长融会贯通罢。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
绝大多数人成为父母之后,在孩子 0 ~ 3 岁的时候投入过多,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到了孩子 15 ~ 18 岁的时候早已经耗尽资源,甚至,孩子早就成了 “事实上的负担”……
用力过猛还有另外一个害处:动作变形……
所以,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骄傲;用力再猛一点,就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炫耀 —— 这已经开始令人讨厌了;用力再猛一点,就会把孩子当作自己当初不曾实现的愿望 —— 这已经开始变得可怜了……
依照我的经历,我觉得健身是最容易的改变之一,因为它的外部限制因素很少,也几乎完全不依赖运气。但很多人在这种最简单的改变上,还是失败了。怎么失败的呢?就是最初的时候 “用力过猛” 造成的……
- 四处告诉他人 “自己就要变了!”
- 买很多配套服装、器材工具……
- 早期过份勤奋,甚至不给自己喘息机会……
这样的用力过猛,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副作用。因为四处告诉他人 “自己就要变了”,直接导致了未来会遭受更多 “然并卵” 的嘲讽 —— 所有人都讨厌自己不变的情况下别人居然变了…… 不要以为这是别人心理阴暗,其实你细想想就知道了,你自己也这个德行! 因为早期经济投入太多,后期会出现经济危机;因为早期精力投入太多,后期会出现精力不足…… 因为早期过份勤奋,所以很多该做的事儿都被挤掉了,所以这些该做没做的事情最终会集中起来一起报复你,不信走着瞧!
千万别用力过猛。避免这个误区的核心在于,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最初的弱小。既然改变是个过程,那么就可以把“改变”理解成一股势力,最初相当弱小的势力,它需要时间,需要投入,需要持续投入才能逐步壮大起来。它就跟花儿一样,上来就浇了太多的水,会被涝死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其实只不过是变化失败之后的“合理化解释”而已……
所有人都一样,在失败之后最需要有个合理的解释。最简单、直接、粗暴,最有效的解释莫过于:
- 我没那个基因!
- 我没那个天份!
- 我没那个命罢?
一旦想到这里,这里就成了已经被证明为正确的终点…… 温暖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