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歌词儿做了一个“永久性程序”!

发表时间:2017-05-13

刘大猫一直说内容就是编程,很多人做事情只会搞一些虚头八脑的概念。而我们做任何事,不仅仅能说,还是实实在在的落地!今天的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最新的创意落地案例:


最近刘大猫诞生了一个极具创意,但又非常落地实用的想法。

这一两年以来,互联网上关于内容创业的声音很大,我也一直在思考内容相关的问题。

今天的互联网上可谓内容爆炸,各种各样的自媒体,文章,短视频层出不穷。优质内容也前所未有的具备了商业价值。

我越发认为,一个实时更新的内容ip,即便是“爆款”内容,都不及一个“长销”内容高效靠谱。

什么意思呢,比如咪蒙,她虽然粉丝多,虽然她赚了很多钱,但她每天更新内容其实是一个非标准化的过程,甚至是比较苦逼的事情,每天写,每天写,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会感到匮乏才尽吧。

任何艺术家,作家,内容创作者其实都很难保证每个作品都是精品,几乎不可能,更何况每天都要更新的公众号,真的不可能保证每个内容都好。

而对大多数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来说,你一年前苦逼呵呵写的内容,今年早就没人看了,早就掉到互联网的庞大垃圾箱里去了,可以说是作废了。

而只有精品化的长销内容才是真正具备长期商业价值的内容。譬如《新华字典》《新概念英语》《郑多燕减肥操》《xxx瑜伽教程》《西游记》这样的内容,一次生产,就一直可以反复被阅读和观看。而我们的自媒体,新媒体上的内容,基本都是“一次性内容。”

所以我本人以前是每天研究公众号,研究新媒体平台引流的,每天更新内容的,但从去年开始,以公众号为主导的新媒体内容已经渐渐不是我们的主要业务了,我们开始搞标准化,有体系的内容。

比如去年我写了一本电子书叫《刘大猫的财富之旅》,把我自己真实的创业经历写了出来,这个电子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故弄玄虚的概念,只有我一个无名小人物的真实经历,但在网络已经低低调调的获得了近百万的点击量了。

而如果我这样一个并非kol,并非名人的90后创业汪自己做一个自媒体,那我得每天更新,做一年,也不一定会收获这样十分之一阅读量,而且废的力气会大数倍。

所以我常常跟朋友说:你做一个公众号,每天苦呵呵的更新,做了一年也没多少人关注,每天发的内容还是那些存量粉丝在阅读。你还不如老老实实就花几个月时间,好好写一本,或研发一本有体系的电子书。

甚至都不用写一本电子书,而仅仅就写一篇文章。花他一个月时间把这一篇文章真正写好,写精,打磨好。然后你就花一年时间推这一篇文章。我保证你花一年时间推这一篇文章,你这篇文章的阅读量相比你做一个没多少人看的公众号是惊人的,不信你试试。

而且我发现在互联网内容爆炸的时代里,其实真正能够长期占据用户记忆的内容是极其稀缺,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

譬如李白,杜甫的诗歌。譬如某些宗教经典,政治领袖的篇章,这些都是出于各种原因会被用户能够长期背诵的。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是有文学作品,优质内容,或者特定的内容被大众记忆,背诵的。

我们做互联网的都知道,现在一个用户的获取成本有多大,而即便花费高昂代价所获得的用户,其粘性或许也不会很高,更不要指望说有人会背诵,记忆你的内容。

在自媒体上,近年来火到爆的咪蒙,papi酱。动辄千万级粉丝,随便冒一个泡都是十万加,百万加。但遗憾的是,即便这样,他们产出的内容,永远不会真正占据用户的深刻记忆中,因为都是一次性内容,谁要背他们啊。

但有一种内容确实一个例外,大家很容易记住,每个人都有记忆。

这就是:歌词!

这也是我本人最近在玩的事情。

歌曲和其他内容形式不同,他是会被反复听的。用户听一首歌曲,听数遍,就会根植于记忆中。

如果将歌词中植入一些能通往无限制互联网的元素中去,那简直就是在听众的人脑中安装了一个几乎不会被卸载的app啊!

在全世界有那么多的歌曲,他们每天被那么多人收听,播放。但是这些歌曲都是静态的,就像一个静态网页一样,没有连通互联网。这些歌曲被播放次数再多,听众再多,最多能成就艺术家本人的名气,但也产生不了特别巨大的商业价值。

但再看看那些互联网公司,为了流量,为了用户,绞尽脑汁,动辄花费千万,上亿的市场预算购置流量。而歌曲里的长尾流量却是巨大的,却从来没有被哪个艺术家,艺人挖掘过。

我觉得我可以做一个尝试,将歌曲本身的内容接入互联网,让歌曲不仅仅是歌曲,而是一个“永久性程序”。

但这个想法要找谁来玩儿合适呢?

我要找一个有一定名气的歌手来玩儿这个事情,但一般的歌手,名人估计思维也不会这么开阔。

我要找一个具有开放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会玩儿,愿意玩儿,敢玩儿的人来玩儿这个事情。

我找到左小祖咒。他真是最适合的艺术家。

我是一个90后的互联网创业者,左叔是我的偶像,他很会玩儿,很奇葩,而且给我感觉智商也超高。他以前写过很多有意思的歌曲,比如他把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曾经写成了歌。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左小祖咒,他果然愿意玩儿这件事情。我跟他说,咱就写一首歌,题目就叫《我的公众号》,然后在歌里唱你的公众号。

把你公众号的名字,想法,介绍,全部写成歌,唱出来。 以后别人听了这首歌,自然有人来关注你的公众号,而且这歌写的好就长期有人来听,就像左叔的《小莉》《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这些歌一样。

这事儿以前全世界从来没人干过,没有哪个艺术家在歌里唱自己的app,微博,公众号的关注,下载,求粉。

左叔本人其实对商业没有太多的兴趣,但是他觉得这事儿有意思,从来没有人做过,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尝试,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尝试。

其实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最终没有落地,往往就是因为大家执行力都不行,只敢说,不敢做。而左叔的执行力非常强,迅速搞定落地,花一个多月时间就把这首歌整出来了,请了方文山作词,他演唱。

我的公众号左小祖咒 – 我的公众号

和左叔在一起

这首歌写好以后,左小祖咒本人也很有想法,他说以后谁都可以翻唱这首歌。谁翻唱,谁发出来,自然就可以推广自己的公众号了,也算帮助别人。

一首歌竟然可以玩儿成一个互联网工具,确有点意思。

而这首歌写出来以后,我主张不要大力推广,因为我们不追求“爆款”,这年头谁都在追求爆款,那没什么意思,我们要追求“长销”。 长期有一定数量的人听,自然长期有人会转化为关注,就会有鲜明的长尾效应。

事实证明,歌曲上线的第一天,确实给公众号本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粉丝增长量,且后面每天都在增长。

一首歌便成为了一个可以长期沉淀用户的永久性程序。

而在互联网上,流量当然就是金钱,那一首歌能长期带来流量,自然歌又变成了一个能产生商业价值的优质资产了!

喜欢这首歌的人增多后,听众自己就会唱,会传播,会记住歌词,会产生各种化学反应。

这一尝试很有趣,今后或许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商人去找各种艺术家,内容创业者做类似的合作,但以此文记录一下,我们应该是第一个这样玩儿的。

优质内容形式,艺术形式,ip形式,多媒体形式其实都可以好好与互联网利用结合。现有的结合方式都太简单了。

绘画,书法,篆刻,音乐,出版等等,都可以玩儿出新东西,新花样,都是超级流量洼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