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学习照见真相

小格言:目标的加持

目标的修炼需要学习通理和外在加持,这样才能更好地照见真相。世上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和自己对外界的评价。当我们不执著于自己,看见任何事情是我们决定,即便走了不同的道路也是自己的选择。对方是一面镜子,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反映,找到源头,真相运作得正果。

在成功签约一部分客户后,我又面临寻找新客源的瓶颈,于是我继续尝试各种拓客的方法。

有一次参加车友聚会,有幸结识一位车友,他是一个做了20年保险的保险经纪,原本是想跟他谈一谈合作,介绍一些客户资源,但是他从我的表述中听出了“大烦恼”,这还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谈明白的,于是我们决定约到办公室详谈。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试图解决我的问题,而是跳出事外来,引发我自己思考到底是什么障碍了我?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还能怎么做?当时感觉自己的思路又渐渐清晰了起来,回想之前经历和面临的种种问题,很多时候自己其实都是在扮演“受害者”。

我们大多数人扮演受害者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好比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都怪你,我才……,不然我就……”。真的是因为别人才会这样吗?当你真正醒悟的时候,就会发现过去未来的事情伤害不了你,只有你自己才能伤害自己。

如果我们不愿直面自己,一直在假相上运作,纠结彷徨,甚至埋怨他人并为自己寻找借口,最终只能沦为受害者。

受害者认为自己在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而自己对此根本无力反抗。在这个状态之下,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你,每个人都对你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

这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方式,使自己短暂地获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顾。但实际上,这是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受害者常常认为:这是外界不可控的因素导致的,不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别人的牺牲品,因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为什么现实中我们很容易就都沦为受害者呢?

奔跑着的孩童,在他摔倒感到疼痛时,会嚎啕大哭,因为他们知道哭声会引来家长的安抚。再小的孩子也知道,受伤是获得额外关爱的机会:我受伤了,你要关注我,你要做点什么来补偿我。我们渴望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关心,让自己不必为失败而承担风险,不必为成长而背负重责。

一个站在受害者角度的人,仿佛总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都是别人的错,获得始终“我是对的”的感受。这些咋看起来,仿佛真的是好事。但是时间一久,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也许会越来越糟。

受害意味着无需负责。受害者无须为自己的现状负责,也无须为自己承担责任。一个带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相信他的人生已经不能被自己的努力所改变,他会责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只有他自己完全免于责难。

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受害者,可能一辈子都会习惯性地陷在这种情绪的泥淖中:不负责、不行动,也因此错失所有让自己改变的机会,这种看起来能够让人获得情感关注的心态,实际上隐含着对人生的放弃。

成为“责任者”真正的意思是: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对一切的发生负起自己的责任。不必逆来顺受,也不必亢奋激进,整理好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脚踏实地努力和改变,去过上自己能掌控的幸福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可以为另一个人的生命负责,也没有人可以代替另一个人而活。每个人都需要明白:不管你之前受了多少的苦、受到了多么不公平的待遇,都没有人会替你的生命与痛苦负责。

唯一能为我们生命负责的,只有我们自己。痛苦还是快乐,都是自己的选择,和任何人无关。

在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受害者的习惯性思维是“我认为,你应该”,这不是一种我要为我的目标负责的态度。

不能为自己的目标负责,主动成为责任者,则反之就会沦为受害者。要成为责任者,就需要转变这种习惯,改变这种思维。

承认需要勇气,照见需要智慧。

但是当自己功夫还不到位的时候,要达到这种觉知,做出这种改变,往往就会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借力外界的帮助和加持,需要有人给你一面镜子,帮你照见真相,让你觉知自我,对结果敬畏并采取觉明行动。这也是需要不断通理学习的原因。

所有事情要想解决只有内观,向外找是没有结果的,要想有结果,必须处理自己,自己到位别人都到位。当你找到卡着自己的点儿的时候,自己将其消化掉,顿时就会能量回流。

我曾经谈过一个客户,她是一名单亲妈妈,我们聊了3个小时,她一直在跟我讲她一个人带孩子的不容易以及她办移民的各种担忧。

她想办移民其实很久了,因为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想有更好的福利,也想给自己后半生换个环境,但是又特别担心过去加拿大自己语言不好,找不到工作,也担心花了钱办不成功,所以迟迟没有开始办理,一直在各种咨询。

其实在她实际陈述的过程中,我很同情她的遭遇,一位有着博士学历的40多岁的中年人在北京一年只有10万不到的年收入,离婚后自己一个人带孩子非常艰辛,一边要忙于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孩子,样样都要精打细算,想来也确实非常不容易。

我一直扮演着一个朋友的角色,听她诉说各种困难,不知不觉也掉到她的事儿里去了。我试图去同情她,按照她的思路给她讲解她感兴趣的各类移民项目,回答她的各种疑问,甚至尝试帮她解决各种问题,希望她能选到她自己中意的项目。

但即便我同情她,试图想帮助她,最后也没有能解决她的问题。为什么没有结果呢?因为她还没有决定,她跟我说要移民只是一个想法,而并不是她的目标,她没有为这个目标做任何实质的努力,即便是开始咨询这个事情,也只是了解一些信息,无法真正解决她的担心,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决定。

没有种因,即便我一直在假相上帮助她促缘,没有种子的浇灌自然也不会开花结果。

决定始终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我所能做的,应该是去扮演一个教练的角色,去引导她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些是否真的是她一定要的?她愿意为此付出多少?只有当她自己彻底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她才能够义无反顾的真正决定,才能种下最有生命力的种子。

我发现自己的功夫还是远远不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速提升,自己修炼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得到别人的指点、帮助和加持,可以更有效率。

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mc2,或许可以做这样的一种解读:E是做事的能量,m是做事的专业度,c是功夫,平方是学习,学习可以让功夫的提升事半功倍。

为了更好地、更快速的修炼自己的功夫,我跟着车友一起走入了心法的课堂。心法也是有理论体系的,课上只是通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无碍,最重要的还是课下的实修,即事无碍,再进一步是理事无碍,最高境界是事事无碍。

所以我选择先进行通理觉醒,貌似听明白了,但是一拿事情做验证的时候就不是那回事,人们往往很难找到自己,承认需要勇气,面对需要智慧,解决需要决心。

人生处处是修炼的道场。学习心法也存在有很多阻碍,学费贵了,时间长了,不能顾家了,不能陪伴孩子了,这种家庭的投诉声也不绝于耳。

如果没有学习心法,我的通常思维惯式是觉得别人很奇怪,别人不懂得理解我,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心里总会纠结为什么总要求我一定要怎么做,甚至会跟家人大吵一架。

但是学习了心法之后,我发现:我觉得别人奇怪,是因为我自己奇怪,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是我不能够理解别人,对方其实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自己心里没有怎么会看到?所以还是要先从自己下手。

理通还需事修。这种投诉的背后是我没有让他们看到我的改变,所以他们才会觉得不值得。同时,投诉的背后都是诉求,你抓住满足对方的诉求,对方自然也会配合你。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是我要这件事情变得靠谱,变得有价值,家人才会理解和支持我。

有一次我跟员工说话的时候态度非常不好,吼完后这个事情也没有解决。其实,用吼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对方有了更多的敌意,双方都不在冷静的状态下对话的结果只能是“冲动是魔鬼”。

反观自己,我不肯承认我吼他是我的不对,是因为我没有勇气,自己内心不改变,如何正能量影响他人。所以事情一直没有结果,如果能放下自己的面子,承认就过去了,面对和解决自然都有了答案。

心法课程的学习,与其他课程不同,它让我觉得我的世界开始变得和谐,我与父母、爱人、孩子、朋友、客户、员工都开始和谐,因为我整个人都在改变,找回自己,能量满满。

我渐渐尝试去接纳别人的习惯,不再执着于自己的对与错,能尊重别人的选择和决定,与他人的交流更有效率,真正从客户角度出发,更能让自己和其他人看到真相,并在真相上运作。

你才是自己宇宙的中心,如果你自己是和谐的,那么你身边的人和事都会是和谐的。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再去做怨天尤人的受害者,而是做主动承担的责任者。

上一节:3.4《终于等到你》
下一节:3.6《“发心”的力量(一)》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