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要多关注不起眼的信息

文/刘欣
发表时间: 2016-04-23

最近朋友圈里被papi酱的各种新闻刷屏了,好像搞传媒的,互联网的,广告公关的,创业的都尤为关注她。朋友圈里各种关于她的文章,但我好像都懒得没点开阅读太多。

因为每天对着手机屏幕工作,阅读学习,本身就挺累的,我正在减少每天看屏幕的时间。我判断阅读那些对我不会有特别大的帮助,也筛选不出什么真正有用的信息。或许还会被拉低智商,或者看到其他低智商的人而感到不舒服。  于是潜意识里就没做特别认真的阅读。

其实一个大boss,boss做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在获取信息的方面上就会有马太效应。老板做得越大,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分享各种信息,他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就会越广。

譬如马云,可能更重要的人都愿意向他透露很多珍贵信息,这是他具备一般的企业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需要有捕捉信息的能力,我们要从各个渠道能捕获,筛选到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在我们的可执行范围里,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都可以去放大,为我们产生价值。

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往往大多数并不是保密的。

有价值的信息确实往往可能就在各种公开的渠道上,资讯里,自媒体里面,或者在某个朋友的朋友圈里,在某条微博里。

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充斥着各种垃圾信息。我们关注的往往都是些大家都在关注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对我们自身的  人格成长,思维发展,创业,赚钱生意都是无效的。  

有的信息甚至会让我们产生忌妒,愤怒,而无法转化成成长的动力,这样的信息是最可耻的。

而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被我们忽视了,因为它本身的不起眼,我们没有去关注它。

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基本都是不起眼的,因为大家都没有发现他嘛,都发现的时候,其价值红利期自然就过去了。

我们要学会去筛选那些别人都还没有关注到的有用信息,然后深挖这些信息,然后去投入,执行,或许我们就会有巨大的收获。

我见过很多抓住过大机会的人。他们抓住这些大机会,从而依靠这些机会到达了人生巅峰。

但是他们抓住这些大机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有仪式感的由某个人把这个大机会宣讲给他听。而他们也是通过细枝末节,只言片语获得,甚至就是看到某个没人关注的社会新闻的报导后,判断出其价值,然后自身去深挖,决策,将这些本身就有价值但没人关注的信息的价值提取出来,吸收成养分,或者关于生意的信息就是,在别人之前筛选出来,然后用事实行动去执行,投资,变现,获利。别整太多大家都在说,但是实际没任何用的。

学霸估计不是教出来的

文/刘欣
发表时间: 2016-04-25

在学校里,那些成绩优异,让人只能望其项背的家伙们,被称为 “学霸”。

在职场上,在创业领域,也有一批让人只能望其项背的家伙们,他们其实也是 “学霸”,在校外的领域中,他们依然凶猛地学习……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用考试成绩衡量结果了,而是直接以成就作为奖励。

在大多数人眼里,学霸是另一个物种,他们的生活是 “别人的生活”,他们的成就是只能羡慕不能向往的,很多人甚至认为自己若是见到太多学霸可能会使自己因此失去生活的自信……

学霸有哪些普遍的特征呢?

为什么研究这个呢?因为早期项目种子投资、天使投资,其实就是找学霸的过程,找到学霸,恰好他们在做正确的事情,那么就有样子了……

(一)他们绝对不会欺骗自己

成长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被打脸的过程。

每次被生活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那一瞬间,人们开始不断分化。大部分人会在被折磨之后给自己一个 “合理的解释”(Rationalization),诸如 “我就没那个命啊”,“就算失败了,我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之类……

而学霸的特点是,结果是什么,他们就客观地接受什么。失败了就是失败了,自己尚不足够强大就是不够强大,哪儿有什么缺点自己知道,哪儿有什么优势自己也清楚。欺骗自己,让自己更舒服一点,绝对不是学霸的选项,他们平静地接受各种惨烈的现实,然后继续走下去。

(二)他们严格地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跟学霸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有能力缜密思考的,他们不会直接接受任何灌输的或者流行的结论,他们会想还有什么前提是没有考虑到的,他们会认真对待每一个结论,仔细思考那个结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 因为脑子里的每一个定论,都是未来某个决策的依据之一,于是每个定论都会影响思考,进而都会影响决定和选择,进而影响自己的人生。

精致的逻辑思考能力,直接带来的是另外一个能力:分析能力。人们常常把焦点放在一个人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而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前提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所在”,“分析各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之间的优劣”…… 这些都是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差的人,不太可能有强的分析能力。细看,连所谓的 “领导力”,其实都只是强大的分析能力的最终体现而已。

(三)他们懂得计划与执行计划的重要性

他们不会随便跟别人谈论自己的宏伟规划,因为他们知道计划其实是给自己看的,给自己用的,是为自己的未来制定的衡量指标和行动准则。

又由于知道计划是给自己用的,所以他们格外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计划。每一次的计划都最终按时按量完成,每次的完成都代表一次进步甚至重生…… 于是,这样的习惯使得他们渐渐成为人群中的 1%,要知道 99% 的人都是一生从未像样地完成过任何一个计划。

(四)他们乐于分享

真正的学霸,从来都知道学识这东西,越分享自己理解得越透彻。这在他们上学的时候就已经露出端倪:

排名第一的,从来都是认真回答其他同学的求助的。这是有原因的 ——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原本的理解不够全面,而大量的同学提问,给他提供了很多次机会发现自己原本的理解角度有多么单一。所以,第一的位置,其实是相当于 “众筹” 出来的……

排名第二第三的,从来都是回避同学的提问的。他们会假装自己并不学习,他们会制造各种假象让同学们嫉妒、无奈…… 但他们成不了第一,因为第二或第三的位置,他们真的是 “完全靠自己” 获得的 —— 这进一步使得他们 “更不愿意分享”,并且常常误以为 “自己的优势就是靠保守秘密获得的”……

不过学霸们常常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误会,因为分享这事儿,通常情况下需要双方水平差异不能太大,否则无法有效沟通。很多人常常意识不到自己跟学霸之间的鸿沟式的差异,于是,误以为学霸太狂、太傲,太没情商……(其实者恰恰是学霸绝对不会这样理解的事情 —— 参见第一条 “他们绝对不会欺骗自己”。换作学霸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在分析过后得出结论:嗯,我现在还不够资格,继续努力去…… )

(五)他们善于独处

独处是他们的起点也是他们的终点,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因为几乎他们的一些特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就是人群中的少数。他们也早就习惯了。

这也是他们自己巴不得的事情,因为时间确实不太够用啊,要做的事情确实就是多啊…… 至于是否从容,这是别人看到的 —— 因为他们独处的时间太多,摸爬滚打都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偶尔走到外面,给别人看到的只有从容。

(六)他们肯花时间在重要的人身上

所谓的智商高情商差,大抵上是一种臆测或者幻觉。很多学霸,聪明至此,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更看重谁,怎么可能不知道谁更重要?

在重要的人身上,他们从来都不吝惜于花时间,无论在他人看起来他们多么吝惜自己的时间精力。对家人,对少数的朋友,对更少的伙伴,他们向来都是一切尽力,一切极致。

(七)在关键点上他们从来都是主动的

主动其实是以上所有特质的起点。人就分为两种:

  • 主动的
  • 被动的

学霸的一生,基本上是自学的一生。他们不是被教出来的,他们是自己学出来的。

说实话,学霸已然是学霸,那么,能教他们的人也不多。而学霸之所以是学霸,就是因为从逻辑上来讲,他们知道凡事都要 “看情况”,都要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们也知道人生没有 “未来地图”,他们也不指望别人能给他们 “指一条明路”,他们一向的经验都在告诉他们:

在关键节点上,只能靠自己,成王败寇,后果自负。

有时不要太计较小的人品不好

文/刘欣
发表时间: 2016-05-02

昨天早晨起来,我去拿我前天晚上放在椅子上准备今天买早饭的20元的钞票,突然发现没了。

因为昨天晚上随手就把这20元钱放在椅子上面。 怎么没了呢?被风吹走了嘛?不会的。

昨天屋子里只有我和给我洗衣做饭的阿姨,阿姨早上8点钟就来了,那时候我还在睡觉。 我想这个钱应该就是被她“捡”去了吧。(也许这个20元不是被阿姨拿走的,也许是我忘记了,但是今天就暂且认为是被她拿走的,因为被她拿走的概率确实是比较大的。)

这事情虽然只有20元的小事情,但往往会被别人想得很严重,家里请的阿姨竟然会私自拿东西,这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开除掉啊!或者得找到证据,或者需要继续试探啊。

但我想了一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我也完全不会计较这件事,家里竟然请一个阿姨,那真正贵重的东西肯定会收好,并且我判断她也不敢拿。

她以为是我坐着丢在椅子上的零钱钱,把它捡走,也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甚至无关人品,她本身就很辛苦,外地来京打工,做事也很认真,我要是因为这件小事过分猜忌,试探,那只会引发更多的烦恼和麻烦。

我要是把她开除掉,那会增加更多我的时间成本,我还得重新找一个做菜我还吃得惯的阿姨,还得从新去发招聘信息,还得从新去面试,谈薪资什么的。这样浪费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岂是20元可以解决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务工的阿姨这些人因为本身比较辛苦,文化层次也不一定多高,其实拿一些主人的东西,肯定是很普遍的现象。 我要是再找一个人,我也不能保证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啊!

是的,我知道,有人会说20元的事情是小,但从20元的事情就可以想想可能还有一些别的被占便宜的地方。

的确,会有能性就是这个阿姨在买菜的时候也可能揩一些油,因为我一个月给她一些经费,让她每天去买菜,我从来没有过问过这个菜价是多少,菜是否如收银小票上有没有缺斤少两?

因为即便是有,我觉得都在我的可控范围之内啊,我认为只要达到了我的目的就行。假设一个月我就给她3000元买菜,我不管她从中占了多少便宜,但是于我来说,我每天吃的菜我感觉很好吃,饭吃得很饱,屋子打扫得很干净,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她是怎么占便宜的,只要没有让我明显的发现,或者没有太过分,没有让我不舒服,本职的工作也没有做得很糟糕而是完成了,那我就懒得去细查。

因为我去细查的时候,我也不一定查得到,她知道我要细查了,就可能还会变得更高明,甚至因为一些矛盾连本职的工作都没做好,烧饭也不好好烧了,那既然这样咱们就不把时间浪费在这个事情上。 

只要在我的预算里把事情搞定,我就不去浪费时间和精力纠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面。只要我一个月给你这些我的预算去买菜,你能每天给我可口的饭菜,那我就不浪费时间。

创业,做企业,管理公司往往也需要这样。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了这些不重要的小事情上面,然后增加了更多其他的成本,削减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

其实有的看似严重的事情,想开了,或者干脆就不要想,反而没那么严重。 可大可小的事情,一般还是小比较好。当然这些都是有度的,这个度有智慧的人会把握好的。

咱们任何事情关键还是要搞定。

推荐一款非常适合创业者玩儿的在线小游戏!

文/刘欣
发表时间:2015-10-21

最近,我们团队都被一款叫agar的在线小游戏沉迷了,游戏很虐心,但是非常有意思,很简洁,规则非常棒。

见面很简洁,你只需要设定自己的ID,不用注册,选择一个服务器即可玩。

规则简介

进入游戏后,会进入了一个网格的世界,在画面正中央的那个小球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球,移动并吃掉其他币你小的玩家!

也可以吃掉周围的小球,当你吃掉它们时,你会变大了!

偶尔你会发现一些灵活移动的球和体积无比庞大的球,不要慌张,它们就是和你一同游戏的玩家,但他们可能会随时吃掉你,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大。

规则不做太多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玩玩,建议在pc端网页上玩,完全免费,网址是http://agar.io

感悟

非常想把这个有趣简洁的小游戏推荐给创业者去玩儿。当然不是为了给他做广告,我们并不认识这款游戏的作者。是因为一二的团队在这个游戏里体会道很多道理。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是要想玩好,就和创业的道理一模一样,在弱小的时候要学会黑暗丛林法则,低调务实的成长,尽量不要成为别人的目标。

一旦马太效应形成,会通过兼容并购实现最快速的成长,还可以通过结盟给其他的玩家输送小球共同称霸。

小球玩家的视野维度和已经成长为大球的视野不同,小球的速度快,但视野小,力量也小, 大球的视野更大,但速度非常慢,常常会因为细枝末节的遭遇而瓦解。

要玩好这款游戏需要学会降维打击,升维思考,有时要坚定果断的出击,有时要学会放弃取舍,而这一切的复杂的思维和玩法只有一些简单的小球来表现和创业很像。非常有意思。、

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玩上瘾了估计停不下来了,也适合创业团队一起去配合着玩。 大家玩后有什么感悟,经验,可以在微信后台分享给我们,探讨交流!

碰到过好多“忽悠”后的想法…

文/刘欣
发表时间: 2016-05-06

刘大猫小时候的照片

这年头好多大忽悠啊!!!特别讨厌这些忽悠,因为与“大忽悠”们接触一般只会有两种可能性。

  1. 真被忽悠造成了经济,资源上的损失。
  2. 没被忽悠,但被忽悠过去听他忽悠,从而浪费了时间。

我不傻,所以很难被他们忽悠太多东西,但是往往被忽悠走了不少时间成本。

有的时候难免因为业务上,工作上要谈些合作,参加一个饭局之类的,见一些人之类的。

很多时候见人之前,也不懂这个人真实的实力是什么,见了面聊上后才发现。

艹,又是个只会装x的大忽悠。

参加这样的饭局往往是很尴尬的,因为我完全无法忍受被忽悠盯着说,但是毕竟在吃饭,又不好意思拔腿就走,只能忍者听他讲完,并发誓回去后永远不会再见这个人。

但“忽悠”其实不一定等于“骗子”,不过大多离骗子也不远了。

据我的临床经验分析,“忽悠”们大致可以划分成两种。

1.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是真的,但是说得跟真的一样。

这样的忽悠是比较多的,他们往往通过装逼,夸大,把自己说得很厉害,常见的是吹嘘自己有多么牛的资源,资金,人脉什么的。然后希望你最好无偿甚至倒贴的和他们”合作“,“卖力”,“购买”等等

但反正,他所谓的“资源““资金”“人脉”除了在他的口中,你永远是看不到的。

2.自己也坚信自己说的是真的,但其实是假的。

还有一种忽悠,他忽悠人的东西连他自己也信… …  他是自己真的都信自己说的胡话了,但自己知道自己hold不住,然后来说服你,但目的是一样就是希望空手套白狼,套一些资源啊什么的。

反正说来说去的东西,虽然连他自己都信,但还是不切合实际的,永远无法落地的,无底洞的东西。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哪种忽悠,之所以称他们为忽悠,就是因为他们不切合实际,自己完全没实力做,但目标又是明确的,就是希望空手套一些小白狼,大白狼。他们的真实实力与他们要表现的都是有巨大反差的。

当然也有小概率事件就是“忽悠”们说的事情,到最后真的成真了,那说明他们的忽悠能力很强,真正忽悠到了有用的资源帮他们完成了伟业,当然这也是需要一定的执行能力的。

连提问都不会,怎么可能落地?

文/刘欣
发表时间:2015-10-24

我的微信上每天都有人加我,然后问一些我可能比较擅长的领域的问题。

包括我们公司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所以经常有创业的朋友来我们这边想学习一些关于流量,推广方面的问题,以及相关的交流。

但问来问去的问题啊,感觉大多数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从他们问的问题上对于他们的创业情况就可见一斑。

很多事情,我们为什么很没有效率,无法落地,可能就是我们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动脑子,问的问题没有动脑子。就我而言我不是什么大牛,但是我在某些领域有我实践出来的经验,也愿意分享给大家,但我绝不是百度知道,我的时间不是廉价的,问出低智商的问题,本质就是把我的价值拉低,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也不应该理会,因为每天回答这样的问题,会流失大量的时间。

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像以下几类问题,大家以后就尽量不要问了,不管对于我还是对别人:

(1)可以通过百度轻易搜索到答案的问题。

例如:请问刘欣,我怎样可以开通微信支付?

(2)可以通过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行业或产品本身的官方说明与规则解决的问题。

例如:刘欣,请问你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有什么区别?

(3)用一本书都可能说不清的大问题。

例如:刘欣,seo怎么做?

刘欣,可以教教我如何运营公众号吗?

刘欣,请问你垂直类的账号怎么增粉?

我个人也有很多仰慕的大佬,每次我问他们问题的时候,我都会深入的动脑子,确保问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对我产生真正有用的价值。 一个好的问题,不仅仅能让提问者获得有用的价值和干货,还能引发被提问者陷入真正的思考。

也就是说,你问的问题很low的话,被问者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动脑子,你问得很弱智,回答的人也会很弱智的回答你,你问的太大,太宽泛,回答者也只会回答你一些摸不到边的大话。

那什么样的问题是我愿意回答的问题呢?

(1)经过实践而暴露出,又通过百度无法解决的问题。我愿意共同探讨。

例如:昨天晚上有个新朋友和我探讨seo的问题,他在运营一个网站的时候发现,他的网站在百度的搜索排名中,变动很大,但是变动中发现了其规律,问我这样的规律是否可以有什么办法利用获得更靠前的排名。

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很好,我与他彻夜研究出一个方案,或许可以用来获得更多的流量,很快他也根据我们的方案去执行了。

再例如:刘欣,我公司员工都是90后,和你们公司情况差不多。但我今天因为xxxxxxx这样一件事情和某个员工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想你们也是90后的公司,你也应该遇到过这样xxx管理上的问题,你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2)冷知识,冷资源的分享。

例如:刘欣,我观察到你的微信中,有一个页面中用到了国外的某个开源的程序,但我找了好久,都没有你这个版本,请问你是在哪里下载的,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分享给我吗?付费也行。

(3)评估类。

例如:刘欣,最近域名价格涨得好厉害,我也想投资一个4数字的域名,我看中了xxxx.com这个域名,也与卖家谈好了价格为20万,你可以帮我看看这个域名是否值这个价格吗?

(4)能引发我本人思考,改进的建议性问题。

例如:刘欣,我看到你最近刚做了一个公众号,但你这里面某一篇文章阅读量相比其他文章要低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你觉得是内容的问题,我判断内容还行,那是标题不对,还是当时发布的时间有问题呢?你能一起分析分析吗?

这些我愿意回答的问题,就是有一个共性,会真正引发我的思考,反馈给提问者不一定正确,但是经过思考的答案,并且我也不用去写一本书回答你。

我想不仅仅是我,每一个在他的领域里有一些经验的人,都会碰到很多提问者。我们每个人也既是一些领域的提问者,又是一些领域的回答者。

作为提问者,我们应该珍惜每个提问的机会,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作为回答者,也完全不应该把我们珍贵的时间浪费在百度机器可以做到的事情上。

相对“有钱”是创业的重要优势,要在自己hold住的范围内高举高打

文/刘欣
发表时间: 2016-05-07

今天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

问题如下图:大致意思就是 这个刚毕业的学生,拿着100万现金,问要做互联网创业的话,选哪个方向比较好。


我的回答如下:

创业这事,要想成功概率大。首先咱们要对自己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要看准我们的优势和劣势都得清楚。  


题主的目前有100万现金。   

100万这个数字说多是不多的,因为互联网创业公司往往开发个app的技术折腾成本都要超过这个数字。非创业公司的技术成本就更大了。

但是要知道,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在北京的很多地下室里,还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屌丝,他们别说100万,他们很多已经穷得连饭都吃不起,房子都租不起了。但是他们还在做一个看似很大的事情。

还有一些创业者,他们做的事情可能因为比较轻,自认为不用花钱,也舍不得花钱,也没钱可花。

这时候题主的优势就来,题主相比于这些人来说,是算有钱的,一定要把“有钱”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去和这些没钱的人竞争。

那些创业屌丝没钱都能那么折腾,而题主有100万的现金,如果拿这100万去和这些没钱或不愿花钱的人竞争,这不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核心优势和护城河嘛。

但有100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劣势。因为还有一些创业者他们拿了500万,1000万,1个亿的融资。他们比题主有钱多了。  题主如果去和他们竞争,不说能不能竞争得过,但至少你的100万反而成了你的劣势,因为你相对于他们来说又太穷了。

所以如果要提高成功率,那拿着100万应该去选一些100万就能hold住的赛道。最好100万还能是  高举高打 的项目。

 什么叫高举高打,就是你做的这个项目,至少从资金层面 是不需要畏手畏脚的,是可以比竞争对手有明显优势的,是可以轻轻松松的通过花钱而更快捷的达到要达到期望目标的。


打个比方,现在很多人做微信公众号,做内容,媒体方面的创业。这样的创业成本很低,连技术可能都不要,只需要做好一个微信号弄好内容就行。

很多做微信自媒体或在微信上做其他方面的的创业者,他们可能是没钱的,或者是不愿意花钱的,他们只有靠自己写文章,自己做内容,也没钱雇人,要没钱做设计,没钱开发一些小功能,没钱做推广。

这时候你的100万如果拿去 做一个这样类似非常小,非常轻的事情,只做一个自媒体,或者视频网站上的小节目,比如我最近在学吉他,我在优酷上认识了一个哥们,他就是创业拿了几十万组了个小团队做吉他视频教程,在优酷上就非常火。

甚至做更小,甚至就拿着100万去精心做一个社群,那你的成功率就会大很多,你100万花完以后,可能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比如你订阅量增长,你形成了你的品牌影响力等等。

因为你想想,大多数人谁愿意拿100万去做一个自媒体号,做一个群,做一个视频节目,教程什么的。没有100万现金的人去做这些都指望着不花钱去做,然后赚些小钱。  有100万的人不敢拿100万去做这些小东西,而总想着要去做更宏大的项目。  有1亿的人却又不屑于去做。
但是如果你拿100万再去做一个电商方面的项目或者o2o方面的项目,那你的成功率就会低很多,至少你的资金量就不再是你的优势, 你的竞争对手很多都很有钱,动辄融资千万,上亿。你的100万在里面打水漂,开发app都不够,等着当炮灰啊。

当然这上面两点只是个比喻,不一定说去自媒体。

所以说你有100万,你就去做 那些原本不用花钱就能做的事情。你的竞争对手没钱,也没魄力花钱,所以他必定做的畏手畏脚,那你花钱了,你做的东西就会比他们高一个层次, 你就属于 高举高打 了。

我现在做任何事情,也只做自己能hold住的,只做从我的资金量上能够高举高打的事情,这样也能更容易的弄死对手。  而我目前不想再去做那些自己hold不住的事情。

因为我发现其实创业 “有钱”才是最重要的优势。你比别人有钱,你的成功率就会大很多。    

你自己hold不住的事情,往往是因为资金量上hold不住,这样就导致做的时候不能高举高打,只能畏首畏尾,省吃俭用。  那样从气势上可能就输了一半,成功率自然也小很多。

自己的成长胜过一切!

文/刘欣
发表时间:2015-10-28

今天搞一个心灵鸡汤 ,因为最近,我在关注两样东西,并且投入资金购买了一些。

一个是,比特币。

一个是,域名。

我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比特币玩家。曾经见证过比特币从几十元涨到两千多元然后崩盘。后来又参与过比特币从几百元涨到八千元。

而域名也是互联网界的一个投资标的。我记得我刚刚搞互联网的时候,看到域名交易网站上,一个四数字的com域名要2000多元。

我最近常常在想,我第一次搞网站,买的虚拟主机要300元,是咬着牙心里忐忑不安买下的。那时候让我拿2000多元去买一个四数字的域名,我感觉是脑子被驴踢了,也没这么多钱。

但是后来域名的价格年年飙涨,现在那时候看到2000元品相的四数字域名已经涨到了20万一个。

去年的时候,我也购买了一批四数字域名,去年的价格在六七万一个,相比2000元已经涨了几十倍。但我花了几十万买了一些。今年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那批域名已经全部卖出去,也获利了几十万元。

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会想甚至叹息,早知道今天涨了这么多,我要是几年前买下来,现在就发了! 那时候多傻呀!

今年四数字的com域名已经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最近又花几十万投资了一批域名,是五位数字的com域名,目前这种五位数字的品相正常的域名都被炒到一两万一个。

而几年前,这种域名都可以花几十元注册到。

我觉得我完全不应该叹息。

因为在几年前,我还是个学生站长的时候,我连2000元的四位数字域名都买不起,今天的我基于兴趣竟然就可以花几万元去购买一个比四数域名更差的五位数字的域名。

所以股市也好,比特币,域名,房地产也好。我都没有靠他发家致富。但他们得价格涨得再高,也没有我个人的成长快。

所以我们常常在抱怨房价高,物价高。我们抱怨的本质往往只是他在涨,我们却没靠他赚到钱,没有分享到他成长的红利。

那没关系,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也在成长,并且往往比他成长得更快,更好,更稳。

对于所有我们抱怨,懊悔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他们,但是我们唯一可以改变和提升的是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跑得更快,忘记背后,永远往前看,自己的成长就胜过一切!


说明:文中所提及的域名,比特币等 投资具有极高风险。非深入研究,不鼓励读者进行投资!

创业有时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文/刘欣
发表时间:2015-11-24

创业做一件事情,对此有信心是应该的。但是碰到过太多创业者,他们对自己做的事情太有信心了,且最后也是死在了这上面。今天要说的主题就是,有时候创业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自己做的东西也许没那么牛逼。

(一)

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医生,完全不懂互联网创业,但是也想要做一个app,关于他认为他熟悉的医疗领域的app。

他把他的思路bp整理成了一个很厚的蓝图,据说他描绘得非常之远,bp由他这个集合了医疗社交,o2o,电商等多个概念于一体的app延伸开去,思路与蓝图已描绘到了非常远的地方,结果是他app延伸开去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颠覆了微信,qq,百度。

其实中国这样的人很多,各行各业各地都有这样想法的人,他们自认为有一个非常完美,宏大,天花板极高的ideal。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个朋友知道我在搞互联网,他来找我。因为是以前的朋友,所以我还愿意听他讲一讲,他给我天马星空的把他的大计划讲了一些。

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他说可以给我看bp,我说可以,给我看看吧。

他拿出了保密协议,要我先签好保密协议才能给我看bp,还说,我们亲兄弟明算账,因为这个bp太大了,是一个能颠覆互联网的事情,所以理解一下要签一下保密协议。

然后,我就说我要开会,改天再看吧… …

(二)

之前还接触过一个团队。阵容很豪华,团队四个人都是各自能够独当一面的高手,技术和产品都是bat出来的。

我问他项目有没有拿到投资,他每次都说,我们要挑投资人。每次说到这个话题,他们都一套一套的,我们绝不接受普通的投资人,天使就必须是知名机构。

然后见了好多投资人,别人还不一定亲睐他们,他们总是给投资人挑各种毛病。相反的产品都做不好。

后来又说,我们不融天使了,我们自己投,直接融a轮,要最高的估值。于是几个人自己凑了50万把产品整出来了,却错过了很多时间,还要挑投资人,竞争对手已经超过他们很远,并且市场上也出现了更多的竞品。

于是他们要求越来越低,也还没人投钱,现在他们已经终止了项目,去滴滴打车上班了。

(三)

前两个是这篇文章的反面教材,第三章是一个正面教材,那就是我。。

我上学的时候,是一个站长。建站无数。我记得第一笔收入是高中的时候,一笔5000元的收入。

那是我精心做的一个网站,但网站建起来以后却没有流量,也赚不到钱。那个网站我花费了很多心血,设计,也有很多的设想。但做出来后发现没流量,没钱赚。

于是我把这个网站挂牌到一个叫a5的网站交易论坛上5000元就卖掉了。

卖掉以后,好多朋友跟我说,你傻呀!你这个网站是你的心血,肯定不止5000元的。你这个网站能值多少多少钱。你卖亏了… …

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不懂是不是卖亏了。但是我发现了一个赚钱的方法,并且后来屡试不爽,就是网站虽然赚不到钱,但是做出来卖掉可以赚钱。

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做了好多好多网站,网站本身并不能赚多少钱,但是我把网站卖掉却可以赚钱,并且我会选一些比较好的域名作为这个网站的网址,很多人因为我的域名而买这个网站。

以至于大一开始我就批量建网站,然后卖给喜欢这个网站的人,那时在我看来我的成本很低,也就是一个虚拟主机的成本和域名的成本。所以很多网站,只要有人出钱我就卖,甚至100元一个都卖出去过很多。

虽然到今天为止我还是一个创业者,也没赚太多钱,但我靠卖网站赚的钱拿去投资域名,投资流量赚了更多的一些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见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也更多对我有巨大帮助的贵人,格局也比从前高了不少。

很多关于我的公关文章上都写,我大学就自己买房子,买车子,这是事实,我起初就是靠卖网站赚了些钱,然后投资购买流量 ,投资域名,建了大流量网站然后赚了更多钱,以及毕业后开始搞微信新媒体等项目,透露一下我现在搞的新媒体的事情,和以前搞网站的时候也挺像,有的微信号,我觉得在我手上并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我会选择卖给更适合运营他的人,并且现在的交易金额已经和从前的卖网站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了。

但是那时候很多一起的小站长,他们总觉得自己的网站很有价值,让他们低价卖是不可能的,非要搞得很高大上,自己却又驾驭不了自己的高大上,到最后还是赚不到钱,很多还是关站去上班了,真正由站长时代转化到今天的互联网创业者也并不多。

那时做网站,自己没什么钱,所以还是希望赚到钱,但我觉得我到今天为止还能够依然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并且怎么说也比那时候做的事情大一些,也依靠互联网达到了初步的财务小自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自己做的东西太当回事。该丢的就丢,该放弃的马上放弃,该调转航向的马上回头,该卖的就低价卖,绝不拖泥带水。

其实真正的坚持不一定是非要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牛逼,而不愿意改变,调整,不愿意重新启动,不愿意重装系统。我觉得我也很坚持,我至今坚持还在互联网上创业没有忘记初心,而曾经很多看似坚持的人,做的事情比我价值更大的人,追求“估值”更高的人已经不在。

超级app所形成的互联网第四级场景

文/刘欣
发表时间:2015-12-08

最近微信将uber的微信公众号封了,形成了很多讨论,我不去讨论谁对谁错。因为我一个大哥曾经告诉过我,你如果想在微博上赚钱,不管微博怎么傻逼,永远别在微博上骂微博。你想在微信上赚钱,别管微信多流氓,你也别惹他。

并且我确实在微信上赚过钱,我心里也感激微信,我不太认同什么有ip到哪个平台上都能有流量这样的说法,至少我在微信上赚钱的方法在其他平台上貌似行不通。

我今天主要来谈谈微信这样的超级app对于整个互联网到底有多重要的影响。

现在的微信公众平台根本就不仅仅再是什么内容和媒体的平台。

我越来越多创业的朋友,做电商的,做服务的,他们创业已经不开发app了,而是直接在微信服务号上创业。将微信服务号作为主要平台。

这其实涉及到整个互联网场景形态的巨大变化,并且还将不可挽回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我认为以前的互联网的场景形态其实是三个层级。

顶级的是硬件支撑,第二级是操作系统,而浏览器虽然也是一个软件,但浏览器其实可以归属为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全世界几乎每个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几乎都会自带浏览器。而第三级是最终端就是客户端软件以及网站。

在这三个层级中,每个公司在其层级中占据怎样的优势往往就决定着其命运。微软曾经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因为他在第二层级中是老大。现在为什么衰败了。 因为第一层级中的苹果,第三层级中的谷歌安卓都来在做他这个第二级的事情。

而第三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级,微信,qq,facebook,Google,360其实都是第三层级中的佼佼者。

曾经第三级就是用户的终端。即便像百度,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用户也是从一个网站搜索链接到另一个网站,比如用户从百度搜索内容来到新浪,但新浪仍是一个独立的网站,与百度平级同属于第三个层级。

但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形态,体验,技术成本等各方面复杂因素,超级app垄断了互联网的流量,不仅仅垄断了互联网的流量,还垄断了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流量的入口。

用户可以使用各种操作系统,但都会安装微信这样的超级app,在中国微信的用户量大于ios的用户量,大于任何一个安卓机的用户量。

这时候类似微信这样的超级app上的下级平台就成为了互联网的第四级场景形态,因为超级app的用户量接近于互联网的总用户量,实则超级app本身就变成了一个云端的操作系统。

并且基于用户体验的便利,用户甚至更加愿意接受在第四级的场景下接受一些互联网服务。

第四个层级其实以前也有类似的,比如淘宝上的一个网店,新浪博客上的一个博客主页,那些也算是第四级的场景。但那些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该平台上只有一个主题,比如淘宝上只可以做电商,博客上只可以写文章。

但类似微信公众平台根本就没有一个单一的主题,用户可以在上面做电商,做服务,做工具,做媒体。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不再开发app,而是直接将服务号作为主要的平台。他和曾经的博客,网店,微博都完全不是一回事。在那些平台上所有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类微信公众平台这样的形态去完成。

微信这样的超级app借助巨大的流量优势,再加上类公众平台这样的形态事实上成为了一个云端的操作系统。但又不是操作系统,垄断性远大过操作系统。

而这时候事实上形成了一定的独裁。

而对于独裁,也未必总会糟糕,这时候不作恶很重要。

不作恶就急需要非常详细精密的,不断迭代的相对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

否则对所有人与其本身都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