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20《我眼中的三种互联网红利与风口》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实干家,而非一个善于归纳的理论家抑或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互联网观察家”,我不太擅长那种看似逻辑缜密的总结归纳。

我就从我的角度说一下,在我的经验与实践中看到的互联网所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三种不同形式的红利和机会,或者说是风口。

前提依然是,我说的话不一定对!我的任何言论都不是教科书,我随时会随着自己的成长和认知上升而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言论。

1.渠道型风口

我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应该关注与捕捉的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渠道和机会。

而且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渠道红利。哪些机会算是渠道红利呢?我认为比如早年的百度,那时候百度的用户量就很大,并且肉多狼少,优秀的网站很少,如果你那时候就能做出好的网站,seo搞得好,那就会通过这一波红利获得不少收益。

再比如早期的微博,微博刚出来的时候,你就去认认真真地做一些微博大号出来,那广告费也能够让你赚不少。

微信早期推出的微信公众号显然也是一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大红利,那时候你要是能抓住机会,好好做一些大号出来,那也势必会赚很多钱。

这样的机会其实一直都有很多,网站,博客,微博,当年的人人网公共主页等等。

这些都还是大家听过的。小众一些的比如我之前说过,我们抓住过的“人人网开放平台”、“腾讯开放平台”的机会,这些也都算是很好的渠道红利。

总的来说,我认为可能大公司的新平台容易出现的渠道风口和流量红利会比较多!

我认为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绩,就是因为我在过去的时间里很敏锐地抓住了一些互联网上的渠道红利。

这些渠道刚刚问世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被别人关注,大多数人甚至是不屑于去做的,而我去做了,我就能收获。

肯定有朋友在想,今天是否还有渠道红利?我觉得肯定有啊!而且今天的渠道红利更加丰富,品种更加多。

截止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今天仍然可能有处在渠道红利的机会,譬如今日头条等各种自媒体平台,微信群,张小龙不愿意承认的微信个人号,各种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等,大家其实都可以去实践!

这样的渠道红利,有时候是转瞬即逝的,有时候甚至是在夹缝中的,我们要是能够敏锐地捕捉这些机会,我们就能在互联网的丛林中生存下去。

2.变现型风口

前面说了渠道型红利,但光有渠道,没有变现机会也是不行的。

其实做任何生意,供应链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实话实说,在互联网上创业,如果在初创的时候,就把供应链拉得很长,那变现就会很困难,或者说没那么快。而当一个创业者在资金基础上比较薄弱,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去整合供应链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被供应链拖死。

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是因为供应链太长,整合不过来,自身又没有造血能力,融资能力又跟不上,所以被拖死了。

所以如果在互联网上追求快速盈利,那就需要抓住一些供应链简短的变现型红利。

互联网上有哪些属于变现型红利呢?譬如我们之前做的淘宝客就是一个变现型红利,如果没有淘宝客,那纵有再多的流量我也很难直接变现,如果我自己去组建电商供应链,那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与财力,这样我就没办法顾及到我的核心工作了,对于我这样小型的创业者来说,起步的成本就瞬时变高了很多。

再比如说百度钱包、借贷宝这样的公司,他们之前推出了一个互联网变现的机会,只要帮他们推广,帮助他们激活用户,他们就会按照下载量、绑卡量给你很高的佣金。这样的事情对于有流量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变现红利。

一个小型的创业公司如果推出这样的事情,可能不太靠谱,但像这些上市公司搞出来的机制,还是有一定信任度的,很多人就会去帮他们推广,获得佣金,最后营收获利。

再比如微信的广点通的流量主,像我的团队在做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因为也积累了大量粉丝,通过微信本身的流量主广告也能收益颇丰。

这些往往都是属于变现型红利,这样的红利期也不一定有很长的时间,随着用同样变现模型的人越来越多,红利期就会过去。

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根据我说的去做更多的发掘。

3.产品概念型风口

其实我前面说的两种风口都是偏实的风口。

但大多数投资人、投资机构所追求的风口往往是产品与概念型的风口,这样的风口问世的时候会受到资本的追捧。

譬如曾经“团购”领域的“百团大战”,020的风口,打车软件的风口,直播app风口,当下正风起云涌的“共享单车”的风口。

这样的风口往往是基于一个新的产品概念模式,或者理论上可以行得通的商业模式而形成的。

这样的风口往往是需要资本的大力推动,并且一旦形成,大家都会一窝蜂地去做,譬如最近的“共享单车”概念,北京满地都是红车黄车蓝车,车子的颜色就那么多,有人打趣说“新的想挤进这个领域的创业者都没有颜色可选了。”

但我认为这种风口下很容易变味道,滋生出大量本身没有任何商业能力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to vc,他们的商业模式事实上只有一个概念,而真正意义上行不通,脱离实际,甚至形成“庞氏骗局”。

并且这样的风口下只有最头部的一二名的公司才能最终存活、获胜。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追随者都将成为炮灰。

当然这头部已经存活下来的公司往往前途一片光明,成为了大型的独角兽公司,但想成为这样的公司概率是很低的。想要成为这样的公司,你的天时、地利、人和都需要发挥到最大值。


上一节:PART 2.19《讨厌的黑客》

下一节:PART 2.21《大学期间我没有抓住的机会》

回到目录